视频推荐
- 9986次播放
- 9925次播放
- 9741次播放
- 9605次播放
- 9442次播放
- 9383次播放
- 9114次播放
- 9099次播放
- 8965次播放
- 8654次播放
- 8300次播放
- 8208次播放
- 7987次播放
- 7809次播放
- 7804次播放
- 7445次播放
- 7411次播放
- 7342次播放
- 7293次播放
- 7225次播放
《满朝王爷一锅端》满朝王爷一锅端高清在线观看 / - (更新至第20集)
清朝王爷弘昼的怪癖,竟然爱好办葬礼与吃供品
爱新觉罗弘昼(1712年―1770年),弘昼为清世宗雍正第五子。清朝宗室大臣,清高宗弘历之弟。雍正十一年(1733年)弘昼进封和硕和亲王,生母纯悫皇贵妃耿氏。雍正十一年封为和亲王,乾隆三十五年薨。弘昼五世孙溥良为光绪六年(1880年)庚辰科进士,六世孙毓隆为光绪二十年(1894年)甲午恩科进士,八世孙启功为著名书法家、国画大师。
乾隆当上了皇帝后,对他特别好,把雍正皇帝所留下来的旧物全赏赐给了他。所以,他十分富有。为人骄横,曾经因为一点小事就在上朝时殴打果毅公讷亲,乾隆看在孝圣宪皇后的份上,没有过问这件事,满朝文武都惧怕他三分。
这位王爷还最喜欢弋腔曲文,将《琵琶记》、《荆钗记》等昆腔剧目换成了弋腔的曲调进行演唱,使客人都捂起耳朵听不下去,他自己却兴奋异常。
这位王爷不但喜欢弋腔,而且还酷爱玩“送葬游戏”。弘昼为历史上著名的荒唐王爷,喜好办丧事,吃祭品,但亦有历史学家指他其实是为免卷入弘时和弘历对皇位的争夺而以“荒唐”为名韬光养晦。他经常满有理由地说:“人总是要死的,何必要去忌讳它呢?”因此,在没有死之前,他就把自己所有的丧礼仪注都写好了。有一天,他像真的一样高高地坐在院子里,就好似被装进了棺材,并且命令那些下人为他供饭,哭丧。他自己却一本正经地坐在那里吃供品。同时,他还让人做了许多纸鼎、纸盂、纸盘等,来代替陪葬物品。这些纸制品做得很精细,形象逼真。等到弘昼真的死了之后,他的子孙不久就衰败了。人们都说,这是对弘昼王爷装神弄鬼的一种报应。
弘昼王爷对死没有什么忌讳,并且还与家人一起为自己送了一次葬。那供品、那哭泣声、那满院子的陪葬品,让你觉得又可气又好笑。
他生前对人生的看法,在他的墓地中也有所反映。在一个汉白玉制石门上,镌有“何须争名利,即此是安居“的阴文。
弘昼的和亲王府在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。光绪三十二年九月,兵部改为陆军部,和亲王府被征用,改为陆军贵胄学堂。宣统年间组建海军部,和亲王府又成为海军部址。民国之后,这里做过临时大总统府、总理府。1924年又做过段祺瑞的执 *** 。七七事变之前,宋哲元将军把这里作为二十九军军部,以及冀察政务委员会办公地点。日伪时期,这里是华北驻屯军司令部和兴亚院址。抗战胜利后,为十一战区长官部。现在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。
《雍正王朝》中年羹尧带兵屠杀江夏镇连江夏千总都杀,为什么康熙不追究...
朝堂是一个复杂的利益共同体,牵一发而动全身,帝王在考虑问题时不会仅以对错为依据,而是以自己的江山社稷为中心。
《雍正王朝》中,康熙是一位拥有高超领导力的帝王,将“赏罚”二剑用得恰到好处,总能在关键时刻左右朝堂各方势力。年羹尧屠了江夏镇,不仅没被追究责任,反而升了巡抚,这背后就隐藏着康熙的平衡术以及对未来接班人员的考量。
1、江夏镇事件牵连甚广,两害两较取其轻,只能放过年羹尧
《百官行述》的消息刚刚放出来,各方力量都开始蠢蠢欲动,胤礽、四爷、八爷都想捷足先登。四爷、邬思道与胤祥商量一番,决定派年羹尧出马。
江夏镇富甲天下,年羹尧动了劫财的歪心思,他除了办理四爷交代的任务,连同江夏镇也“一锅端”。这下就把事情闹大了,但胤禛只是骂了他几句,并未动真格。一来是人才难得,将来还有大用途;二来年羹尧也将任务完成,还帮胤禛出了江夏镇受辱的恶气。因此,在雍王潜邸,年羹尧算是顺利通关,但事情已经沸沸扬扬,胤禛还要为他处理“尾事”。
如果说胤禛不追究年羹尧是站在夺嫡的角度,那康熙不追究年羹尧考虑得就更长远、更全面:
一、通过年羹尧,康熙可以知道更多关于江夏镇的信息,有利于了解整件事的来龙去脉;此外,康熙召年羹尧去南京时,胤禛、胤祥已经连辩护词都帮他想好了,可以保其不被追究刑事责任。
二、在康熙心目中,百官的重要性,明显高于江夏镇的百人。《百官行述》的背后,牵涉到百官,也就是大清统治的基础。深入追查下去,大多臣子都会被处罚,到时朝堂连正常上班的都没几个,这也是间接打自己的脸,否定自己几十年的治理水平,康熙只能法不责众。既然默认了胤禛烧掉《百官行述》,也就认可了年羹尧功大于过。
三、年羹尧的背后是胤禛和胤祥,而胤禛在康熙心目中已经成了“孤臣”。追查下去,胤禛才是真正的幕后主使,必会受牵连。没了孤臣干活,康熙许多得罪人的事不方便做,到时八爷党会形成垄断局面。
秋媚说:大清律例,是康熙以及众臣工所制订,是约束清朝普通百姓的行为规范。针对朝堂之人,康熙会有选择性地执行。是否处分一个员工,要看这个员工的价值,以及他激起的涟漪对江山的影响。按律追究年羹尧,最少也是滥杀无辜罪,足够将其千刀万剐;但按“情形”,他不仅无罪,反而有功。
2、不是没追究,而是点到即止,让十三爷当了“背锅侠”
年羹尧去江夏镇办事,是奉了胤祥的刑部公文。事发后,康熙关押了胤祥,是一举三得:
一、职场上,经常会出现一种情况:员工做了出格的事,老板不直接处分员工,而是处置中层管理者。年羹尧是执行的员工,他做事出格了,由中层的胤祥负责,足够给天下人一个交代,让案子顺利了结。
二、胤祥是真性情,个性耿直,疾恶如仇,容易得罪人。万一闹出事,下场可能比被软禁更惨。关押他,也是间接保护他,磨练他的心性。
三、在错综复杂的局面下,康熙在有限范围内追究责任,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下一代皇帝布局。
江夏镇的事情,已经让胤礽再次被废,导致太子之位空缺。太子的人选关系到大清的未来,不仅皇子与臣子关心,康熙更是将其作为晚年的头等大事。他老人家基本锁定了胤禛,但没有公开,为的就是保护胤禛,避免重蹈胤礽的覆辙。胤祥是胤禛的铁杠盟友,“黑锅”一个人背就行了,胤禛不能受牵连。
胤祥“背锅”后,胤禛就彻底成了孤臣。孤臣忍受住孤独,体验过孤掌难鸣,再进一步就是寡人,这是康熙对未来继承人的考验。
秋媚说:江夏镇事件,不是一起简单的刑事案件,已经上升为权力分配的问题。康熙作为领导,只能通过平衡的方式重组权力格局,既要维护自己的地位不受动摇,同时还要为权力交接做准备。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aygjj.com/2023/05/950/
大家都在看
评论列表






发表评论
